正式名称: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ราช是“国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是“领土”、ไทย是“自由”。“自由”一词读音为“泰”(这名是在摆脱高棉人统治之后出现),这也是该国主要民族的名称,故称泰国。当地俗称:เมืองไทย。中文全称是:泰王国,简称:泰国。
泰王国原名暹罗王国(“暹罗”,泰文:สยาม;英文:Siam)。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间改称泰王国。1945年9月8日,该国复称为暹罗王国。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因为当时的东南亚,只有泰国还是独立的国家,其它国家都成为了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殖民地。
[编辑]历史
主条目:泰国历史
泰国古称暹罗,至少从旧石器时期,大约4万年前有人类居住,受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影响,1世纪开始有王国出现。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18世纪,华裔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来拉玛一世掌握政权,建都曼谷,史称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16世纪西方列强来到暹罗,直至19世纪末,英法两国已经分别在暹罗东西两边建立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签订〈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将暹罗列为两个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其后英法于1904年划定势力范围:湄南河以东为法国势力范围,以西为英国势力范围。虽然暹罗没有成为列强殖民地,但仍然受到英法的诸多压制。
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1851年至1868年在位)开始国家开放政策,至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至1910年在位)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适应殖民国家对暹罗施加的压力。1932年6月,在一次不流血革命后,暹罗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49年改名泰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暹罗倾向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和暹罗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日泰攻守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宣布向英美宣战,日本曾将部份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暹罗随即在翌日宣布:“暹罗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暹罗的“宣战无效”宣言被同盟国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盟国,在经济、军事等有密切关系。在东南亚地区,泰国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首都曼谷是该区域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另外,泰国是东协始创国之一,亦在东南亚区内事务有积极的参予。
2006年4月2日的议会选举遭到三大反对党的联合抵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4月5日,泰国看守内阁总理他信在内阁特别会议上指派副总理奇猜·万那沙提暂时行使看守内阁总理职责。[2] 5月8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泰国选举委员会在组织4月2日国会下议院选举中“有违法和违宪行为”,因此选举结果无效,应重新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3]2006年9月19日军队乘他信总理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机发动政变,宣布暂时废除宪法。[4]
- 评论:(0)
发表评论 点击这里获取该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